端午节来临,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城市中的“00后”孩子发现,这一传统佳节正在“沦为”孩子们眼中的“粽子节”“吃货节”。“如果孩子对端午节的印象只剩下吃吃吃,多可怕。”(6月11日新华网)
孩子是这样,大人也在选择性遗忘。在成为法定节假日和申遗成功的背景下,“粽子节”却喧宾夺主,让端午节很失落。
端午节自2008年成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。赋予端午节以法定节假日的形式,其目的是能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。尤其,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。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,并在此基础上,赋予这个节日以当代新元素、时代新印迹。在这“两重保护”之下,端午节本应该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芳香,然而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
正本澄源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、由来,版本很多,有纪念屈原说、纪念伍子胥说、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等,但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。有一点可以肯定,端午节有着厚重的历史,丰厚的传统与文化。
遗憾的是,传统历史文化渐渐淡出节日的视野,相反,天价粽子仍有广阔的市场。人情味淡了,人情消费却浓了;文化味淡了,****味却浓了。传承端午节的历史,书写端午节的未来,我们仍需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。
没有历史文化的传统元素,又无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,这样的粽子,或者说,“舌尖上的端午”必然食之无味。早有人呼吁,让端午节释放出“正能量”。这是历史传承的需要,是时代进步的需要,这将是传统节日的新使命。还有人提出,在文化逐渐多元、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,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内涵被逐渐淡忘的挑战,这迫切需要人们在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同时,又能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好办法。
不妨赋予端午节“特色项目”新的内涵。比如,用龙舟赛荡起“正能量”。龙舟赛这个传统的民俗仪式,渐渐演化为象征团结友好和欢乐幸福的民间大型节庆活动,发展到现在,更是成为一种群众性集体健身的体育竞技运动,值得大力提倡。这样,龙舟之上的“团结、协力、拼搏、争先”等会激起“正能量”的水花。
再比如,挂菖蒲、艾叶,意在驱毒辟邪。我们在传承这一习俗,为身体“驱毒辟邪”的同时,也应该思考如何给社会“驱毒辟邪”。挖掘、开发传统佳节的“驱毒辟邪”功能,就是在积蓄社会“正能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