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日下午,一张《过去10年“小偷反腐”10个著名案例》的图片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,引发网友热议。许多网友调侃说“小偷,反腐战线上的一支奇兵”,并建议“各级纪委、监察局在小偷中发掘一批线人”。(据南方日报12月23日)
有意思的是,这个“小偷反腐”榜单爆出,起因是“近日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白培中家中被偷,其妻报案时谎称被抢300万,但小偷被抓获后,证实被盗钱财物品总价值近5000万元”。消息甫出,立即成为网络和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其实,近年来,“小偷反腐”事件接连发生。云南省盈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排正忠,宝鸡市原公安局局长范太民,贵州省长顺县原政协副主席胡方瑜,湖北省荆州市民政局原副局长易先华,秦皇岛市原财政局长姬向午,徐州市体委原主任王铜山……这些贪官都是一个个栽在了小偷手里。“小偷偷出贪官”的故事,符合不少公众对于个案的联想。有迹象表明,窃贼们在光顾贪腐官员豪宅时,已越来越“不客气”。
看到这一连串的小偷反腐案件,很多人对小偷反腐的行为成为一种义举,然而透过这些案件的背后可以看到,不少政府官员在缺乏相应的制度监督下,贪污腐败更加猖獗,而这些事件也极大刺激了人民的神经,我们现行的反腐机制如何应对官员贪腐层出不穷,数目惊人的现实。现行的监督特别是预防体系还发挥不了作用,也说明现行的监管体系滞后。机制的尴尬给小偷敲诈以可乘之机。
不可否认,近些年来,我国的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新方式,包括政务公开、财务公开这些举措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等相关的法律措施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,使得反腐陷入一种悖论,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,首先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不健全,对财政经济责任制度的落实没有制度保障,尤其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监督明显滞后。
具体来说,就是权力过分集中,主要表现为我们经常所说的“财权”和“用人权”。之所以经常成为一个“话题”,就是因为“权力腐败”经常出现在这两个领域,让人无可奈何。在公共机构中,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中,权力基本集中在“一把手”的手中,花钱和用人基本是“一把手”说了算,这种权力集中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,我们怎么估计都不过分,一些人以组织的名义“划圈子”,选用自己的人,形成家天下,搞“小金库”,群众敢怒而不敢言,长期以来,尤其是近十年来,这种权利腐败不仅让我们的公共组织以及政府部门变质,而且使得党和国家、政府声誉形象受到巨大损害,国家经济蒙受重大损失。权力腐败正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。必须要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对腐败毫不手软。
众所周知,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。这并不是说公共权力本身的原因,而是因为掌握权力的人。恩格斯曾讲过:“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说明,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。因此,问题只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,是人性与兽性的差别。”所以,作为一个个体的人,都有欲望,而欲望不论多少都具有“兽性”的一面。可见,我们现代社会所说的人类“政治文明”或道德文明、宗教文明,就是要通过一些道德、法律以及宗教方面的教条、法律法规、戒律等来限制人的欲望,使人的兽性一面不至于破坏公共生活领域,破坏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基本社会平衡。
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,公权力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制约“人的欲望”无限制发挥的最有效手段。但问题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也是“人”,不是“神”,也可能犯错误和利用公共权力“谋私利”来满足自己的欲望。历史和现实证明,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在任何政治体系中都可能发生,如果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能够公正地按照公众的意愿来行使权力,那就是为“天使插上了翅膀”,社会的发展进步、人民的福祉就有了保障,反之,则是为“魔鬼提供了武器”,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就成为一个“问题”。
目前腐败高发的领域大都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和难以有效制衡的问题,一方面,我们强调一把手的领导责任、政治责任,一方面也就不断地赋权,不断被授予权力的人集中了太多的权力又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,一如落马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所说,我是霸道,但是体制给了我霸道的权力,权力太集中了,必然腐败。
因此,让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按照公众的意愿来行使权力,就是权力处在一种可监督的、阳光运行的状态,这不仅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机关人员的行为,更重要的是,在监督上要完善纪检部门的监督,从制度上落实,同时要推动社会监督的力度,让公权力处于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。